国际商报记者 刘昕
贸易壁垒少了,通关快了,税收还有优惠!在刚刚闭幕的第22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上,无论是越南的咖啡品牌企业还是老挝的茶叶代理商,都真切感受到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机遇与红利,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感慨。
2004年,首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举办时,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为8700多亿元;到2024年,这一数据增长了7倍,达到接近7万亿元,并连续9年保持增长。伴随经贸规模稳步扩大,双方已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,更为紧密的中国—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也在持续推进中不断向前。
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,今年前8个月,中国对东盟进出口4.93万亿元,同比增长9.7%,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,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6.7%。
农产品互补性优势增强
当马来西亚的榴莲、白咖啡,泰国的大米、山竹、龙眼,柬埔寨的椰子、腰果等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“果篮子”中,东盟连续8年稳坐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席位有了具像化的体现。
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,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,农业合作持续深化,双方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优势加速释放。
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前8个月,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农产品2906亿元,增长9.7%,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20.1%。东盟继续为中国干鲜瓜果、食用油、木薯及木薯淀粉等农产品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。同期,中国对东盟出口羽毛羽绒、动物饲料等特色农产品增速均达到两位数。
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热带水果的主产区,而中国主要生产温带和亚热带水果。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互补性。以越南为例,目前,越南有14个农产品类别出口中国。仅2024年一年,中国就从越南进口了价值约46亿美元的水果和蔬菜。其中榴莲的进口额超过28.4亿美元,其次是火龙果、香蕉和菠萝蜜。
不容忽视的是,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生效实施以来,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。RCEP规定,对快运货物、易腐货物等力争6小时通关,促进了海鲜、果蔬、乳品等生鲜农产品的快速通关。
制造业带动合作不断加深
今年是中国—东盟自贸区成立15周年,也是中国—东盟自贸区3.0版的开篇之年。双边经贸是其中最为显著的成果之一。日益紧密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带动相关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。今年前8个月,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制造业产品占比超过九成,其中对东盟出口机床、汽车零配件分别增长56.1%、22%,自东盟进口电脑零部件、印刷电路分别增长47.4%、22.2%。
“近年来,我们积极寻求智能化转型、多元化布局。一方面,立足本土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和丰厚的人工智能资源,打造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,进一步拓宽业务领域;另一方面,我们也关注到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需求。今年,公司手机、耳机、智能手表等3C消费类产品配件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,我们对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出口快速增长,前8个月对东盟国家出口额超过2.4亿元,同比增长近5倍。”立讯智造科技(常熟)有限公司关务经理肖璐说,为了进一步稳固新兴市场,公司积极运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原产地政策及“跨周期成品退换”创新监管模式等,有效降低成本,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。
当前,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迭代更新频繁,市场对连接线的需求持续增长。
在苏州精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打包车间,高精度的检测设备扫描每一根连接线,屏幕上不断跳动的红绿数据,将线材的外观瑕疵、内部结构缺陷一一甄别。合格的连接线被自动送入包装机,整齐地排列、包装,随后打包装箱,准备发往海外。该公司关务负责人高俊介绍说:“吴江海关随时解答我们在进出口业务中遇到的问题,及时宣贯最新政策。依托中国—东盟自贸区的政策红利,公司出口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,今年1—8月出口东盟货值近3000万元,同比增长超三成。”
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、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,“中国—东盟自贸区正向3.0版迈进,将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领域、推进区域产供链深度融合和经济一体化发展”。
旺源配资-旺源配资官网-什么是股票配资-360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